其他
如何活化大运河遗产打造文旅新场景?专家在沧州提出这些观点……
01 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向辉
目前大运河两岸及绿色生态廊道实现了全线贯通,让朗吟楼、南川楼和清风楼重现三楼鼎立的风采,“一船明月过沧州”胜景再现,园博园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大运河从地域空间加速向文化空间跃升。
朗吟楼 图片来源:沧州日报
02 河北省住建厅一级巡视员李贤明
03 文化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吴必虎全球的旅行者,包括马可·波罗等很多人都到过沿运河城市,写下了很多城市记录。如果挖掘、呈现出来,把它变成文化体验,现在17-25岁的年轻人是非常喜欢的。
文化遗产活化有很多途径,把游历记录活化出来,通过风景园林、景观在线、旅游活动的组织乃至演出等,都可以把文化故事呈现出来。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利用。
地方性特别重要。大运河沿河有那么多城市,大家都打一张牌的时候,都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游客就会迷惑。要把地方性找到,突出呈现出来,让大家有机会体验不一样。
大运河北段线路清晰,体系完整,具有北方大运河的特色。沧州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特色可总结为直隶文化。但如何让一个地方的文化被外地访客记住?需要有传播事件,像淄博烧烤那样。
园博会会期几个月,闭园以后怎么用?能不能变成面向北京市场,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来,让园林景观和运河旅游变成度假产品、文化体验产品?建议对沧州园博园做个再利用的规划,规划做好后完全可以贷款入市,可以做成国家旅游度假区,办成以运河文化为主体,面向北京市场的周末度假目的地,让游客到沧州圆博园来体验大运河历史底蕴,针对青少年可以做研学和文创产品。
04 WCCO国际联盟专家、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杭州市原副市长张建庭
一、积极实施运河综保工程,实现还河于民
截至去年底,工程投资534亿,共征迁农户、居民6500余户,搬迁企业500家;完成历史文脉保护约29万平方米,完成三大历史街区、富义仓、拱宸桥等一大批历史文脉点的保护整治,建设沿岸公园绿化150万平方米和游步道53公里,治理和提升水质,贯通全线景观带等,成为市民、游客十分喜爱的休闲健身、群众娱乐的公共文化休闲长廊。
二、保护运河文化遗产 成功实现申遗
在十多年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过程中,重点抓住历史遗产古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历史街区、名胜古迹、建筑遗存、工业遗存、生态环境、风俗民情和宗教文化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展现运河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风貌。
申遗成功后,又相继出台了《杭州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杭州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
三、坚持保护,发展旅游,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已经形成“杭州模式”,在保护的前提下旅游产业已经形成初步产品体系。近年来充分利用事件营销、节庆活动等各类载体大力宣传,使杭州大运河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2014年6月24日,来自扬州、杭州、北京、天津、沧州等18座城市的旅游部门携手成立了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旨在整合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沿线城市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共同推广整体旅游品牌,推进城市之间旅游交流与合作,策划打造一条全新的京杭大运河世界级精品旅游线。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杭州大城北又一次迎来创新蝶变。在原来三大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四大原则:生态优先、文化先导、产品主导、市场运作。
做好八篇文章:做好“规划”的文章,绘好蓝图,精细落地。做好“生态”的文章,以水为脉,品质开放。做好“文化”的文章,艺文营造,以文塑城。做好“项目”的文章,标杆引领,全面推进。做好“城市”的文章,完善功能,提升能级。做好“产业”的文章,创意引领,创新驱动。做好“经营”的文章,自我平衡,良性循环。做好“统筹”的文章,主体协同,资源整合
05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石晓冬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提高河道的亲水性,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观赏、体验等多种需求。
为此,开展了整体系统性的规划编制,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再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分时分段的改造提升。主张“文产共兴”。以文带产,而不是一味地陈列保护。加强文脉的延续,通过强化两岸的文化功能,形成滨河文化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产业融合。
在大运河景观设计全球征集方案中,将风貌主题与总体定位为:全域博物馆,千年运河堤。突出文旅与生态的空间结构:在“一脉贯通,五区联动”的基础上,突出五河交汇文化旅游核与六环生态休闲核,并在滨水沿线塑造主次景观节点。通过三层岸线形成水城联系的纽带:第一层为“古韵驳岸”,通过码头、驳岸、绿化等景观设计彰显运河文物本体的历史文脉。第二层为“活力长堤”,每隔200—300米设置一处景观游憩场所,组织多种休闲活动。第三层为“城市林廊”,有效融合河道景观与滨水第一层建筑界面,形成水城共融的城市前厅。
目前,城市绿心打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滨水空间,已成为北运河畔的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北运河全线游船已正式通航,市民可乘船沿北运河领略40公里优美水域景观。2022运河赛艇大师赛在北运河畔开赛。城市副中心将举办一系列精彩赛事,打造世界级的水上运动聚集地。
06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聪艺泰晤士河和伦敦,与我们很多运河与城市一样,是相生的关系。其发展建设对我们的运河城市提供了很多参考。
城市发展的纽带:1840年以后,伦敦的城市建设者一直有打造城市品牌的雄心,所有城市发展全部与泰晤士河密切相关。其中很重要的几个环节,比如1980年代再次树立了伦敦在金融上的地位,这个时候发展了金丝雀码头,2000年千禧年打造了伦敦超大型都市的巨大城市品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又利用了重大的节点。
生态环境的永续:二战后下大力气做了城市和泰晤士河的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源头治理,用了30年时间。充分利用了河流的溢出效应,利用2012伦敦奥运会的契机,整个区域生态效应溢出,把不发达地区成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同时带动了滨水休闲。
功能文化的再生:强化交通组织,把河流里的航运交通和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组合在一起,甚至去机场可以坐船。以泰晤士河为主,在35公里长的范围内集聚了非常复合的城市功能。现在伦敦每年游客和商务人士达5000万,是本土人口的几倍。在泰晤士河用了很多综合手段创造了非常丰富的创新场所。往往不很大,非常贴近民众和游客,比如舒适的小型游乐场、儿童活动场地,很多小型艺术展览。当然也有跨年烟火等大型活动。
卓越的视觉之美:伦敦市的总体规划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泰晤士河为核心控制视廊、视点和视线,在规划上有明确且非常严格的控制要求。
创新场所营造
伦敦和泰晤士河还非常关注标志性的建筑和桥梁,4.8公里长的CAC区域有10座桥梁。桥梁本身就是历史文化,有故事,很多著名的塔桥、千禧桥,包括最新建设的桥梁,都是给城市增添魅力的景点。
07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第四、五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王向荣大运河作为沿线城市的蓝绿基础设施,在生态系统服务、旅游休闲游憩、文化科普教育等方面将发挥着新的价值和作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当构建“生态-文化-旅游-交通”的复合景观廊道。
生态廊道:要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湖陂、湿地、农田等自然生态资源的完整保护,形成城乡蓝绿生态网络。对运河、支河等水道网络进行恢复与贯联,对部分水工设施进行利用,构建以运河为轴线的景观廊道。
文化廊道:应充分发挥运河水系、湖塘核心、水陆节点的引导作用,构建城市风景廊道和游憩中心,组织串联风景游线,重塑城水相融的风景格局。挖掘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避免消费导向的商业过度开发,注重文旅融合,积极培育与运河文化相关的创意文化产业。
旅游廊道:承载当代生活,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和生活需求,结合时代需求对不同功能单元进行有机更新,实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兴。
交通廊道:利用现有码头、驿站等历史遗迹,实现滨河慢行系统的串联,形成水陆共行的交通廊道,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发挥大运河沟通南北的区域优势,串联起长城、黄河、长江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构建南北文化交流的运河文化廊道。
“三水汇”科技生态公园是无锡市京杭运河整治提升工程的先导示范项目。现状以高新区产业园为主,两边的滨水带已经完成,大量的工业需要进一步更新。
他提出了“运河转身”的理念,通过赋予新的科技和生态内容,让运河能够实现转身,成为城市生活的舞台。具体采取了四大策略:
一、水岸转身,开放运河。建立复合式生态防洪体系,借机打通滨水步道,开放水岸。
二、可达转身,人行无界。新增32处地面人行入口,实现便捷的公园可达。沿线打通 25 处断点,贯通新吴20KM超级“芯”道。建立新吴运河三级驿站服务体系。
三、工业转身、科技生态。改造10 处特色港池。承载运河记忆的厂房及龙门架保留再利用。形成产业和场景的营造。
四、场景转身,活力营城。以超级“芯”道为主线,提炼智慧生态十二景。依托周边城市需求,合理服务半径,打造人文休闲十二景。
三水汇科技生态公园
本次运河景观风貌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沧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沧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中国风景园林网策划执行。
————END————
相关链接
站城融合·运河活化 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沧州)大师作品即将精彩呈现狮城